第四十八章 合影

青玉狮子 / 著投票加入书签

笔下文学 www.bxwx.net,最快更新乱清最新章节!

    英文写的圣旨?关卓凡眼睛一亮:好东西啊!用英文写圣旨,也算是“面向世界”,也算是“走出去”,也算是推动中国融入“全球化”。()对于国内的卫道守旧之士,更是顺着毛往洋鬼子那个方向捋,改革派可以认为是“以夷变夏”,保守派可以认为是“以夏变夷”,各取所需,皆大欢喜!

    再说了,这份东西搞出来,开天辟地头一份,必载诸史册,这个发明权、版权什么的,自然是我关某人——创意虽然是杜立德的,可没有人知道呀,嘿嘿。

    好处看上去不少,但真把文言文圣旨翻译成英文,做到“信、达、雅”俱全,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。

    关卓凡原本以为这个时代没有人比他更适合干这个活计,但真干起来,才发觉不是那么回事。数易其稿,愈来愈对自己没信心。可这份东西,一定要经得起“历史的检验”,万一被后人挑出什么语义文法谬误,俺虽在泉下,也会脸红啊。

    咋办呢?

    最后,关卓凡找了“顾问委员会”下属“铁路股”的总办张荫恒来一起“参详”。张荫恒出身山东巡抚幕中,古文功力自非关卓凡这个半桶水可比,英文水准亦不在关卓凡之下,“参详”来“参详”去,终于拿出了满意的方案。

    找张荫恒真是找对了,除了“拟旨”帮了大忙外,这道圣旨的书写也是由张荫恒来完成的。本来,“诰”、“敕”这一类圣旨的书写,向来是翰林院的庶吉士的工作。可是。这是洋文哎。进士及第们怎么干得来这个活计?而在制作圣旨专用的提花锦缎上,用毛笔写蝌蚪字,关贝勒也没这个本事。

    言归正传。

    关卓凡宣旨完毕,杜立德再说了一遍“杜立德领旨谢恩”,方才站起身来,走上前去,眉花眼笑地从恭王和关卓凡手中接过了圣旨。

    两份圣旨入手,沉甸甸的。极有分量;看上去,更是富丽堂皇,光华耀眼。杜立德是见过世面的人,瞅得出来:即便上面没有一个字,这两件东西也是值大钱的!

    这两份圣旨,由上好蚕丝织就的提花绫锦制作,摸上去十分之柔滑细致;两端的轴柄,则用羊脂玉制成。本来,给一品官员的恩诰,轴柄用玉;给二品官员的恩诰。轴柄用黑犀牛角,但由于杜立德赏了头品顶戴。特别加恩,圣旨用一品恩诰,以示荣宠。

    杜立德领旨之后,立即借了礼部大堂的偏厅,脱了燕尾服,朝珠袍褂地穿戴起来。

    穿戴齐整之后,杜立德重新进入大堂,堂上堂下,再次轰动。

    金发碧眼而翎顶辉煌,杜立德不是第一位。前有总税务司赫德,以及轩军华尔以下一班洋裔华籍将领,可成为京城数百官员视线之焦点,高调堂皇如斯的,杜立德却实实在在是第一人。

    杜立德身材高大,宽大的补褂穿在身上,颇为合体;加上头戴黑貂暖帽,上面亮红顶子,白玉翎管,双眼花翎,流光溢彩,整个人看上去居然别有一番轩昂。只是袍摆下缘露出了西裤、皮鞋,未免略显“违和”。

    杜立德满面笑容,到处抱拳作揖。见到朱凤标、万青藜两位熟人,不叫“朱中堂”、“万部长”了,称朱凤标“霞翁”,称万青藜“文翁”。怪声怪调,听得朱、万二人,都很愣了一愣,才反应过来:哎呦,这个洋鬼子,还晓得这一套!于是满面堆欢,揖让还礼,“恭喜修公!”“修公大喜!”——受爵之前,杜立德刚刚请人给自己取了个“字”,叫做“修业”。

    热闹了一轮,开始“合影留念”。

    不是“大合照”,暂时亦没有大合照的条件,而是大致按“王公”、“内阁”、“军机”、“六部”、“九卿”、“翰詹科道”,分成几拨,一拨一拨的和杜立德“合影”。其中,“六部”、“九卿”、“翰詹科道”,人数较多,又得各自分成两三拨,这样,总共就分成了十来拨。

    当然,参与“合影”的,只限堂上的重臣;堂下的中、低级官员,就照应不来了。

    摄影师由轩军的“随军摄影师”充任,一洋一华,架起了一架大大的“照相机”,时不时镁粉灯一个爆闪,“砰”地一声,礼部大堂上,烟雾弥漫。随之而来的,便是堂上堂下,隐隐地一阵惊呼骚动。

    今天参与“合影”的,绝大多数,都是有生以来第一次“照相”,事先既不知道“照相”为何物,也没有任何心理准备——正因为如此,也就还没来得及产生“照相”会“移魂摄魄”之类的念头。

    既然“躬逢盛事”,“礼单”是这么拟的,“仪注”是这么安排的,别的人、别的衙门要“照相”,自个儿、自个儿的衙门自然也要“照相”。于是也想不来那么多,一拨跟着一拨,“行礼如仪”,糊里糊涂的,就献出了“人生的第一次”。

    这正是关卓凡想要的效果。如果由得这班人自个儿从容选择,由得“移魂摄魄”之类的虚妄传说肆意发酵,那么其中的保守冬烘之士,不知猴年马月,才肯拍下人生的第一张照片?只怕有的人这一辈子都会对“照相机”敬而远之吧。

    单单一个“照相机”,也许并不十分重要,但新世界就是由许许多多、大大小小的“类照相机”组成的。和“逼迫”朱凤标、万青藜同杜立德见面的道理一样,一股脑儿地将重臣们都拉过来照相,你愿意也好,你不愿意也罢,你都和这个新世界做出了事实上的“亲密接触”——踏入新世界的第一步,不知不觉间就已经迈出去了。

    时代的洪流滚滚而来,不能由得你们站在河边看热闹、犯糊涂,俺既没有这个时间也没有这个耐心,背后伸一脚,直接踢下河去就是。你们喝多几口水,载浮载沉些时候,也就习惯了。

    礼部大堂上的所有人,都和杜立德合了影,包括倭仁。

    事后,每位与会重臣,都得到了留有本人倩影的“照片”一张。看,激进也好,保守也罢;支持“洋务”也好,反对“洋务”也罢,统统就此成为了“洋务”的一部分,成为了新世界的一部分。

    第二天,杜立德进宫“谢恩”。

    两宫皇太后见洋鬼子,又是“开天辟地未之有也”的一件事情。

    *(未完待续。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