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回 回故都李信会蔡琰 邀合奏才子和佳人

水镜仙师 / 著投票加入书签

笔下文学 www.bxwx.net,最快更新鬼谷三国游最新章节!

    且说李信昨日接到的信件,是天道的信使,扮作老仆送上山来。虽然隐居深山,但是李信与外界的信息传递从来没有中断过。如果没有要紧的事,那就是一次休沐一封飞鹰传书,如果有紧急的事情,或者要李信亲自决断的事情,那就有信使扮作老仆送上山来。李信一共收到三封这样的来信,这次是第四封。

    信中说:“由于李信就不归来,而且李氏也就不出现,加上蔡琰也年过十二,所以蔡邕准备重新订下婚约,给蔡琰重新找一位如意郎君。而蔡琰虽然没见过李信,但听闻过李信的才学所以就和父亲约定,如果十三岁生日那天,李家还无消息,就听从父亲的建议。”

    李蔡琰信认为这样的做法无可厚非,毕竟蔡邕老来得女,自然要为谋个好归宿,其实蔡邕已经是仁至义尽了,要是换了其他人家知道李家满门被流放早就取消了婚约。

    听到消息的李信自然坐不住忙向先生告假,准备孤身一人重回东都洛阳。童渊担心李信的安危,毕竟现在还是曹节当权,当年就派人追杀过李信,而今虽然赦免李家的罪过,可冒然回京还是太过危险,李信自然有自己的想法,首先,经过这么多年小孩长大后样子已然不同,所以安全性大大增加;再者李信学艺多年,习得一身绝艺,又有宝物护身,所以不怕出问题。其实李信最大的依仗还是天道,毕竟有大量资源的支持下,天道经过六七年的发展,已经初具规模,说是遍布天下可能还做不到,但关中和并州两处李信重点关注的地方已经是遍布天道,天道的人遍布整个城镇,所以即使有人追杀李信也可早做准备。何况天刑也是初具规模,保护李信自然不成问题。

    童渊见李信如此坚决,而且理由充分,思考了一下同意了。李信也就骑着马匹,上路了。白虎自然养在山上,有赵云代为照顾。毕竟赵云也是与白虎朝夕相伴的玩伴。一路上饥餐渴饮,晓行夜宿,非只一日。这一天,李信来到洛阳蔡府门前。看门的仆人见来人骑着一头白马,器宇不凡,见到李信叫门,应声到:

    “你是何人?”

    “你就和你老爷回禀,就说颍川旧人来访。”

    蔡邕一听仆人的回禀,先是吃了一惊,毕竟一下子想不起来颍川旧人是怎么回事儿,后来听到是一个十二三岁的少年,蔡邕想到自己和李膺当年订下的婚约。于是让仆人把李信请上堂来。

    看到李信和李膺有几分相像,但长得更为娟秀,于是没敢认,而是问道:“你是何人?”

    李信见到旁边没有旁人,就说:“岳父在上,请受小婿一拜。”

    蔡邕没弄明白怎么回事,就问道:“你这是做什么?”

    “小子李信,祖父名讳李膺,当年就是祖父做主与蔡家成亲。”

    “这么说来,我们是一家人了。但你可有证据?”

    “这是当年的庚帖。”说完李信将庚帖递上。

    蔡邕一看正是自己的笔迹,于是对李信点点头,“好吧,随我到花园见见你的蔡琰妹妹”

    二人一起堂而过,到了花园,只见一个少女,身着淡绿色襦裙,头上戴着一支玉簪,往脸上看齿白唇红,像是一位仙女从画中走出来。

    李信一下子看痴了,只见秀口轻启,对蔡邕说:“爹爹今天今天找女儿有什么事?”

    只见蔡邕往旁边一让,对着身后的李信对女儿说:“这就是你一直念叨的李信。”

    蔡琰这才看到李信,李信一身纯黑的直裾,袖口领口尽着银边,衣服用银丝绣着花纹,头戴公子巾,腰佩一块美玉,斜插一支玉箫,一副翩翩公子的模样,于是从心里对李信高看几分,于是说:“见过李公子。”说完盈盈一拜。

    李信见状自然不能用手相搀,只得回了一礼,“见过妹妹。敢问妹妹芳名”

    “哦,一见面就问女孩子的名字,可不好哦。”蔡琰笑着嗔怪道。

    “是我疏忽了,妹妹不要见怪。”李信这才醒悟过来,自己刚才失礼了。

    “那可不行,你认错了,自然要受惩罚。”蔡琰耍起了小孩子脾气。蔡邕想打圆场,可是由于平日里很宠着女儿,所以对他的暗示,蔡琰是当做没看见,蔡邕没有办法,只得依着蔡琰。

    “那好吧,不知妹妹要怎么罚,信接着就是。”李欣一脸无奈的看着蔡琰,好像在说手下留情。

    蔡琰一看李信可怜巴巴的样子,一下子笑了,“李公子,不必担心,我只不过看到公子腰上一支玉箫,猜公子是精通乐理,所以想和公子合奏一曲罢了。对了我叫蔡琰。”

    李信一听,知道今天的合奏是躲不过去了,于是对蔡邕说:“小子斗胆了。”然后对着蔡琰说:“妹妹,请了。抽出玉箫,拿在嘴边。”

    蔡琰让仆人搬上一架古琴,只见琴尾有些发黑,于是李信张口道:“这可是名琴‘焦尾琴’吗?”

    蔡琰一笑:“正是,你可是第一个听我弹这琴的外人,哦。”

    李信也不答话,准备应和蔡琰的琴声,只听琴声叮咚如空谷幽泉,悦耳动听,李信马上吹起了玉箫,和着琴声,曲子李信自然熟悉无比,是著名的《高山流水》,同时李信也明白蔡琰的琴外之音,是在考验自己是不是那个她期望找到的,可以托付一生的知己。

    琴箫扬扬悠悠,俨若行云流水。而后极腾沸澎湃之观,具蛟龙怒吼之象。息心静听,宛然坐危舟过巫峡,目眩神移,惊心动魄,几疑此身已在群山奔赴,万壑争流之际,再而如轻舟已过,势就倘佯,时而余波激石,时而旋洑微沤……

    曲虽终,余音不绝,蔡邕是音乐大家,也不由得为之喝彩,“好一曲高山流水会知音啊!”

    李信见曲终,刚想开口,可是那边蔡琰素手轻动,马上曲调一转,竟是一曲《凤凰台上忆吹箫》。李信哪能不明白蔡琰的心意,于是以箫声相和,两人你来我往,不知不觉间曲以终,两人对视而笑,旁边的蔡邕不由想到那个传说,萧史乘龙,弄玉吹箫,这一幕与神话何其相似。于是对两人说:“好了,好了,进屋吧。”

    李信却不理蔡邕,反而对蔡琰说:“妹妹,能否把琴借我,我再为妹妹奏上一曲。”

    蔡琰盈盈起身,然后站在一旁,只见李信轻轻拨动琴弦,奏出一曲《凤求凰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