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回 故友相逢喜得英才 神童之争伯条叹服

水镜仙师 / 著投票加入书签

笔下文学 www.bxwx.net,最快更新鬼谷三国游最新章节!

    李膺虽然斥责着李信,但心下却暗自盘算着李信的话,李氏颍川一支本来弱小,这绝对是一个崛起的好机会。对时局的分析已经通透的李膺十分明白,乱世已经不远了,现在朝堂政局混乱,皇上更迭不休,百姓流离失所,加上天灾,已经是有小规模的起义,自己已过天命之年,死无所惜,可信儿还小,不能让李氏断了香火。身为汉臣当以死报国,一家老小也要找个出路啊!

    李膺自然是愁眉不展,猛然间听到仆人回禀:“老爷,荀氏荀昱来访。”

    “快请,信儿你陪我到正厅见见世面,伯条兄与我情同手足,正好让你见见。”

    不多时到了大厅,两个老人见面自是一番寒暄

    “元礼兄多日不见,一向可好。”

    “借你吉言,不错,不错。这番兄弟来愚兄这里有何贵干啊?”

    “几日不见,元礼兄越发客气了。愚弟此番是带小侄来见见老朋友。”

    “哦,就是那个比信儿大一年的那个。”

    “兄长说的没错,彧儿,还不过来给你世伯行礼。”

    “彧儿?难道说是荀彧,荀文若!这可是有王佐之才的大贤,为曹操规划制定了统一北方的蓝图和军事路线;曾面对吕布叛乱而保全兖州三城,奇谋扼袁绍于官渡,险出宛、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奇袭荆州等诸多建树;重要的是为曹操举荐了钟繇、荀攸、陈群、杜袭、戏志才、郭嘉等大量人才。也就是说曹操得以定鼎北方荀彧居功首位,在建计、密谋、匡弼、举人多有建树,被曹操称为“吾之子房。”有此人,加上荀氏的相助何愁大事不成!李信随即留上了心。

    “小子荀彧见过世伯。”

    从祖父的背后躲着的李信偷偷向外看去,只看到一个小小少年,身着淡青,从脸上看鼻直口方,一脸的英气,小小年纪却有着浓浓的书卷气。

    “免礼,免礼。来信儿,见过你的长辈。”

    李信躬身一礼,“小子李信这厢有礼了。”

    李信对着荀昱躬身一礼,但对着荀彧只是欠了欠身。

    李膺见状厉声道:“还不见过你世叔!”

    李信嘴角微翘,“比我大一岁就高出一辈,天下怎有这般道理。”

    “混账,礼不可废。不要逼我请家法。”

    荀昱看不下去了,他知道李膺是一个标准的儒士,讲究礼法,真要是应为这样把李信惩戒一番自己脸上也挂不住,“元礼兄,先消消气,看看这孩子有何想法。”

    “说,今天你不说出个子丑寅某,小心我打断你的腿。”

    “祖父在上,礼不可废,然虚礼却万万要不得,却道是有志不在年高,无志空活百岁。”

    李信心里打着自己的如意算盘,其实真正要叫世叔也不是不可,但对以后自己的霸业着实不利,自己必然是靠门庭起家,要是开了先例,以后只要辈分上高出自己的人就得以礼待之,宗族亲戚就能对自己的决定横加干涉,否则一顶不孝违礼大帽子一扣,自己寸步难行。内亲外戚家族政治,必然是自毁长城。想想袁绍,想想刘表都败在这件事上。

    “哦,你这是何意?”荀昱吃了一惊,没想到一个小小的孩童却又如此见地,有如此胆量,不由起了一丝爱才之心。

    “小子以为,当让我们比试一场,他胜则我以世叔之礼待他,否则当以平辈论交。”

    “也罢,个你个机会,你要是输了可别怪我家法无情。”其实李膺等的就是这个机会,先前的态度不过是演给外人看的。自从刚刚李信说出了凌云之志,还在自己盛怒之下坚持己见,李膺就想帮他一把。李膺久在朝堂怎能不知门庭的弊端,宗族外戚之祸已乱朝纲,他不想李信以后重蹈覆辙,毕竟他是李氏一族的希望。

    荀彧年方四岁,少年心性争强好胜,加上自幼被称神童自然有几分得意之色,当即回答道,“请世伯做主,彧当与之比试一番,让他知道学无止境,人外有人。”

    “好,就依贤侄。来信儿好好听着!”

    “那我就出题了。‘有竹原高一丈,末折着地,去本三尺,竹还高几何?’”

    “切,不就是勾股定理解一个直角三角形么?这对学过几何的人毫无难度,在二十一世纪,这样的题都烂大街了。现在却成了难题了”李信心中不屑,转眼算出答案:‘四尺五寸五’。

    但他没有立刻说出答案,表现一下就行了过犹不及,引起太大的惊讶可不是好的结果。偷眼一看荀彧,苦思冥想着,眼看他眼睛一亮,要说出答案时,李信抢先回答道:“四尺五寸五”。

    眼见荀彧的笑脸一下就僵硬了,李信心想:“就你这个小童还能在算数上比过我这个在题海中挣扎过的大学生?”

    “我不服,我也算出来了,就慢一点点,你胜之不武!”荀彧一下子不干了,腮帮子气鼓鼓的,配上粉嘟嘟的小脸蛋别提多么可爱了。用手拉着荀昱的衣服,眼眶发红作势不答应就哭给你看。

    李膺一看忙打圆场,“毕竟相差不大,这算平局,伯条兄有劳再出一题。”李膺究竟是老江湖,看的出来今天荀氏上门拜访是为下一辈之间继续友谊,乱世结盟太正常不过了。而自己也不能把荀氏的希望得罪了,毕竟自己儿子不大成气候,信儿以后还有仰仗荀氏的地方。

    “好,题目来了。一笼之内有雉兔共二十首,五十四足,问雉兔各几何。”

    李信一听就笑了,这乃是著名的鸡兔同笼题,他知道八种解法,能算出鸡和兔的数量。当即心中默算起来。一会儿工夫,李信昂首答道“有雉十三兔七。”

    荀彧吃了一惊,“我没头绪,他却已然算出,我远不如啊。”小小心中泛起了一丝涟漪。

    荀昱当即吃了一惊,自己当时见到这道题时,也是算了许久,而今这李信小小年纪回答的如此之快,彧儿输的不冤啊,对着李膺施了一礼:“元礼兄有此佳孙,可喜可贺。彧儿还不以兄长之礼待你贤兄。”

    荀彧还没开口,李信先开口了:“祖父在上,论年纪彧兄长我一岁,兄长之称万不敢当。”

    荀昱心中赞叹:“这孩子进退有度,处事有大家之风,彧儿远不如也。或许他就是我荀家立足的根本,让我再试试他的志向,心性!”

    这一试竟让荀氏成了李信起兵最重要的盟友,为李信的霸业打下了最坚实的基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