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章 抵达

南柯浮云 / 著投票加入书签

笔下文学 www.bxwx.net,最快更新汉末骁骑最新章节!

    长安,是关陇地区的中央地带。是整个关中的经济,政治,文化中心。曾经是古丝绸之路的源头。汉高祖刘邦定都于此,成为西汉两百多年的都城。曾经由于丝绸古路而盛极一时,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都市。

    后因王莽篡位,光武帝刘秀重振大汉,迁都洛阳,政治,经济中心东移后,长安才逐渐凋零下来。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,长安毕竟曾经是西汉的首都所在,并且也由于关陇世族的存在,长安作为他们的核心利益之一,也不可能轻易的让长安完全衰败下去。

    也由此,只要对长安稍加修葺,再迁移百姓到长安填充户口。恢复生产,发展经济,让长安恢复到西汉时期的繁盛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。所以董卓就听从了李儒的建议将都城迁到长安来,然后在冯翊郡和弘农郡的地势险要处在筑一关,名曰潼关,再加上函谷关。两座天险的存在,关东联军要杀至长安,也绝非易事,毕竟曾经的秦帝国能凭借函谷一关堵截关东六国,董卓也自信能凭借潼关,函谷关将那些诸侯牢牢的堵在关外。让自己在关内逍遥自在。

    至于不从函谷到关陇地区的路线,也不是没有,但是只有那么只有两条,要么绕道南阳地区,从武关进入关陇,要么借到并州,从河套地区越过黄河,直插冯诩郡,而入关陇,前者不仅距离长安需要绕弯,更何况武关也是不下于函谷的雄关,攻克武关的难度不必函谷低。而后者除了路途遥远以外,路上还要有遇到异族骑兵的追击。更是危险。

    当然也并不是说除了这两条路就没有其他路了。

    在整个关陇地区,还是有一些山岭小道可以绕过这两个关隘的,但是都是一些崎岖小道,仅仅是数千人的话,分批依次通过还是可以的,如果是大军的话,那么就是十分艰难了。况且如此大规模行动的话,也很容易被有心人发现,到时候只要在小道山口一堵,无论来多少军队,都得被活生生的堵死在里面。

    因此董卓自以为可以高枕无忧,等到关外诸侯为了各自利益而厮杀起来的时候。他董丞相就可以坐山观虎斗,等各路诸侯衰败之后再出兵关东。一战能定天下。但是董卓无论如何也想不多,西迁长安后,他生命已经到了最后的时刻了。

    而此时郭汜已至过新丰县直奔长安而去,一日之后,郭汜等人到达了长安,郭汜站在护城河外望着这座西汉古都,感叹道:“不愧是高祖的建都之地啊,比起洛阳,就气势而言,不在其下啊。”

    言罢,驱马向城门而去,而守城的士卒也多认识郭汜这位丞相的心腹爱将,不敢阻拦,郭汜令军卒在城外大营驻扎后,径直往城而去,不时,便来到了董卓在长安的相府。下马让亲兵在门外守着,郭汜上前,对门外的卫兵道:“前去通传丞相,郭汜奉命归来,前来谒见丞相。”

    “请郭将军稍后,卑职即刻前去通传。”

    不一会,卫兵返回:“郭将军,丞相召你至大厅,请随卑职来。”

    郭汜点了点头,施施然跟在卫兵后面,来到会客厅,在厅外便听见董卓的大笑声,以及一位声音听起来甚是勉强的人士的附和声。

    郭汜整了整衣冠,改变了之前放松的姿态,整个人肃然起来,毕竟他的主公和他这幅身体的前主人,以及李傕,王方这些部将一样,都是杀人不眨眼,甚至可以说是更胜一筹的存在,而目前的郭汜除了能掌握自己的亲卫队以外,其余都掌控在董卓手中,可以说董卓翻手之间就可以灭杀郭汜。郭汜不得不如履薄冰。

    郭汜走入大厅后,面对主位上的就是董卓,左手旁下坐着一位儒雅的中年男子,一看就知道是饱读诗书的书香门第。郭汜只是淡淡的望了一眼,便上前几步,抱拳道:“末将参加丞相。”

    董卓笑道:“亚多不必多礼,此次亚多颇有功劳,西山一战,荥阳之战,本相都已知,必当重赏亚多,有何所求,但讲无妨。”

    郭汜谦逊道:“承蒙丞相错爱,汜略有小功,不敢自居。为丞相效力,乃末将分内之事。”

    董卓哈哈大笑,转首对身旁的男子说道:“伯喈,本相这位爱将若何,堪称文武皆备。”

    李儒早一步返回长安之时,便将郭汜近来所作所为都对董卓汇报,并暗示郭汜有所变化,需派人调查一二。

    但董卓怎能放在心上,在他看来,郭汜十余岁便跟随自己,是跟随自己南征北战十余年的心腹爱将,历经黄巾之乱,西凉羌族之乱,十常侍之乱,虎牢之战等一系列事件的爱将。

    些许改变不算什么,还为郭汜突然增加的领兵能力大为赞赏,还声称要更加重用郭汜,

    在董卓心中,郭汜这些他一手带出来的部将,是不可能背叛他的,也不敢背叛他,

    便笑着对李儒说不用担心,言“亚多效力本相十余年,有何可疑,轻易检查,恐寒将领之心。”

    不得不说董卓对待其他人残忍无比,但是对待自己人从来不吝啬,除女色外无法自制,其余都与众部将分享,李儒虽然对郭汜还有所疑虑,但对董卓的话也深表赞同,在他看来外籍部将可能会背叛董卓,但是李傕,郭汜,樊稠,张济这些董卓的军中宿将,是不可能会背叛的。

    至于郭汜的些许变化,可能只是凑巧罢了,李儒安慰自己道。任李儒如何智计通天,也不能料到这个郭汜已经不是原来的郭汜的事实。而现在这个郭汜心中对董丞相的忠心可是丝毫也无。满脑子都在策划着如何在二年后董卓死的时候,为自己谋取最大的利益。

    郭汜一听董卓对那男子的称呼,心中一动,难道是那位……。

    那位儒雅男子,淡然一笑道:“邕不懂军事,但也对郭将军的战绩略有耳闻,可称的上智勇兼备。”

    董卓听了,大声笑起来。郭汜暗道,果然是他,听了男子的自称后,郭汜就知道了这名男子正是东汉末年数得上号的名士,蔡邕,蔡伯喈,被董卓强迫征召为官,最终因董卓死后哭诉,被王允斩杀的可悲男子。

    董卓对郭汜说道:“亚多,这位就是名扬四海的蔡邕,蔡伯喈。”

    郭汜转身对蔡邕行了一礼,笑道:“汜见过蔡大师,久闻先生大名,却未曾一见,今得见先生一面,乃汜之幸也。”

    蔡邕眉头一挑,略感到惊讶,在他认知方面内,董卓手下除了李儒算个知礼之人,其他都是西凉的粗鄙武夫,虽然蔡邕止于礼节,未曾对这些武将表现出不屑或者厌恶表现。但是内心里还是看不起这些武夫的。

    在蔡邕看来,只有像皇甫嵩,朱隽那样的将军才称的上文武兼备,至于董卓手下的这些,都只是一群武夫罢了,乃粗鄙之人,

    但眼前的郭汜的表现却让蔡邕吃了一惊,没想到这郭汜竟然不像自己想象中的粗鲁不堪。

    蔡邕定睛看着郭汜,郭汜仿佛成功的勾起了蔡邕的兴趣。郭汜保持着脸上的微笑,瞅着蔡邕一丝不苟的盯着自己,浑身都不自在,脸上的笑容都快僵硬了。但是蔡邕好似觉得眼前的郭汜是一个稀世珍品一般,只看不言。

    董卓轻咳一声:“伯喈兄………。”

    蔡邕蓦然回神,笑道:“让丞相见笑了。”说罢,还深深的看了郭汜一眼。突然间对这个之前素未谋面的西凉将领多了一份好感,毕竟郭汜之前的不亢不卑,以及之后的知礼行为都让蔡邕对郭汜平添一份喜爱,毕竟此前见过的李傕,樊稠,乃至吕布,都是粗鄙不堪,吕布更是狂傲不可一世,让蔡邕这个儒家礼仪教导出身的名士深为不喜。

    “郭将军不愧为丞相的心腹爱将,此等将领,合该丞相重用之。”蔡邕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帮郭汜说好话,不自觉的就略略提了几句。

    郭汜甚是讶异,毕竟他此前从没见过蔡邕,怎么会替自己说话。而董卓就更诧异了,毕竟他可深知这位蔡名士的脾性,不要说自己的部将,此前自己征辟他的时候,他也不应征,只是因自己逼迫他,无可奈何才出仕的,如今竟然替郭汜说好话,董卓狐疑的看了一眼郭汜。

    郭汜暗暗叫苦,别蔡邕帮了倒忙了,反而让董卓怀疑自己和蔡邕有特殊关系了。

    少顷,董卓笑道:“伯喈言之有理,本相本意欲重用亚多的。”

    这时,门外传来声音:“丞相,军师有要事禀报,称十万火急。”

    董卓微微皱眉。正欲说话。蔡邕便起身回道:“既然丞相有事,邕且请告退了。”

    董卓微微一笑:“伯喈且行。”

    扭头对郭汜说:“亚多,你先退下吧。此次功劳,本相自奏请陛下,为你请功的。你先护送蔡先生回府吧。”

    “诺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