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6章 夜宿草庐遇奇人

扶风晓月 / 著投票加入书签

笔下文学 www.bxwx.net,最快更新重生武大郎:最强帝王系统最新章节!

    晚宴过后,村长张大忙得不亦乐乎,为每一位宾客都安排了妥帖的住宿。

    武百和其他人一样,被分配到了一个村民的家中。

    然而,他所要寄宿的这家,却显得有些与众不同。

    那位老伯,虽是个农民,但身上却无半点泥土气息。

    老者身披一袭白衣,手执羽扇,尽管白发苍苍,却依旧气宇不凡,眉目间流露出一种难以言说的清雅之风。

    武百跟着这位老者,在夜色中穿行于村间小道。

    月光照耀下的茅草屋,虽简陋却别有一番幽静之美。

    进入屋内,武百发现,这里虽然只有简单的木制家具,但书架上却琳琅满目,摆满了各式各样的书籍。

    武百的好奇心被这些书勾起,他脱口问道:“老伯,你这般爱书,可是个书生出身?”

    老者微微一笑,摇了摇头:“书生谈不上,只是喜欢读书罢了。”

    “书中自有黄金屋,书中自有颜如玉,不是吗?”

    武百点了点头,又追问道:“老伯,你这里这么多书,平日里都看些什么类型?”

    老者悠然地回答:“古今中外,天文地理,无所不读。”

    武百环顾四周,心中愈发好奇:“老伯,你家中有几亩地?”

    老者闻言,却是轻轻一笑:“地?老夫这里并无半亩地。”

    武百一愣,不解地问:“我听闻义军已经给每户人家都分了地,老伯你为何没有?难道是受到了什么不公平的对待?”

    老者摇了摇头,眼中闪过一丝深意:“武壮士,你误会了。”

    “老夫并非没有分到地,只是不愿意去种罢了。”

    武百更是疑惑:“不愿种地?

    “老伯,你若不种地,那日常吃什么呢?”

    老者轻描淡写地回答:“吃百家饭。”

    武百皱了皱眉,显然不太相信:“老伯,人首先要解决温饱问题,不是吗?”

    老者闻言,放声大笑:“哈哈哈,你所言极是。”

    “但老夫只要愿意,普天之下能让我温饱的人多得是。”

    武百越发好奇,这位老伯究竟是何方神圣?他试探着问:“敢问老先生尊姓大名?”

    老者抚了抚长须,悠然道:“老夫姓罗名隐,号法云道人。”

    武百心中一动,罗隐?法云道人?这个名字似乎在哪里听说过,莫非眼前这位老者是个深藏不露的高手?

    他忍不住继续追问:“罗先生,当今天下局势你怎么看?”

    罗隐沉吟片刻,缓缓开口:“天下如棋,一步三算。当今天下,四足鼎立。”

    “哦?”武百好奇地追问,“哪四足?”

    罗隐一一列举:“中原大宋,北方辽国,西北西夏,还有……”

    他顿了一顿,继续道:“山东武百。”

    武百心中一惊,没想到自己在这位老者眼中,竟已与中原大宋、北方辽国、西北西夏相提并论。

    武百心想:这罗隐还是目光有些短浅,竟然不知道有金朝的存在。

    但他未曾表露出内心的想法,只是静静地听着罗隐接下来的话语。

    然后,罗隐接下来的话,让武百惊愕不已。

    罗隐神色凝重地开口道:“其实,除了我们熟知的大国,还有一国,你可能不曾听闻。”

    武百眉毛一挑,疑惑地问道:“哦?是哪一国,我竟然未曾听闻?”

    罗隐缓缓说道:“近年来,在白山黑水之间,有一支民族逐渐崛起,他们便是女真人。”

    “这些女真人骁勇善战,去年更是自立为国,国号为金。”

    武百脸上闪过一丝惊讶,但很快恢复平静,淡淡地说道:“金朝?我听说过。”

    武百作为穿越者,自然了解女真。

    金国,乃女真一族所建之雄邦,其威名赫赫,不可轻视。

    女真子民,生性骁勇善战,其勇猛强悍,在历史洪流中书写下浓墨重彩之篇章。

    忆往昔,大金王朝之时,彼一举击溃辽与北宋,声震四方。

    乃至后来大清王朝之建立,女真一族之战力更显超凡脱俗。

    民间有言:“女真不满万,满万不可敌”。

    此言不虚,实为女真勇士勇猛强悍之真实写照。

    然则,女真勇士到底何等勇猛?

    武百深知,其战力非但显现于大规模征战之中,即便小股兵力,亦能创造惊世之战绩。

    世人皆知,汉人至高之荣誉乃封狼居胥,象征着无上之武勇与战功。

    然则,北方游牧与渔猎之族,亦有他们之至高荣誉,那便是南下擒龙。

    金人,就曾达成此南下擒龙之壮举。

    金军之单兵战力,亦是勇猛无比,令人叹为观止。

    武百忆起那场惊天动地之战役,至今仍心潮澎湃。

    彼时,二千宋军步兵,列阵以待,欲战仅有十七名金军骑兵。

    然而,战局却出人意料。

    这些金军骑兵,运用狩猎之常用战术,趁宋军阵列未稳之际,发起了迅猛之攻击。

    但见金军中十人左右开弓射箭,箭矢犹如疾风骤雨般飞向宋军,为突击士兵提供掩护。

    其余七人则手持长矛,向宋军冲锋。

    战斗之结果令人惊愕。

    二千余名宋军在金军之猛攻下瞬间崩溃,近半数士卒在混乱中丧命。

    金军以少胜多,大获全胜,再次印证了女真战士强悍,真乃虎狼之师。

    罗隐说道:“女真一脉,源远流长,隋唐之时,尚名黑水靺鞨。”

    “黑水靺鞨于乱世之中,易名为女真,依傍渤海而存。”

    “契丹雄起,踏碎渤海安宁,女真亦随之改换门庭。”

    武百听得入神,他从未想过这段历史竟然如此跌宕起伏,他对罗隐的博学深感佩服,自己作为一个现代人,对这段历史的了解竟如此浅薄。

    罗隐又云:“岁月流转,女真亦分熟、生之别。”

    “熟女真者,乃编入户籍之民。”

    “生女真者,则坚守东北,未入契丹之籍。”

    生女真繁衍众多,部落星罗棋布,完颜一部,更是英豪辈出,崭露头角。

    武百心中的好奇如潮水般涌动,他迫不及待地问道:“那后来呢?完颜部是如何崭露头角的?”

    罗隐笑而答曰:“政和四年,有英豪阿骨打者,挺身而出,誓要反抗辽朝之暴政。”

    “遂于涞流河畔,召集女真诸部,共商大计。”

    “是日,涞流河畔旌旗高扬,女真勇士二千五百人,如期而至。”

    “只见他们身披铠甲,手持利刃,共谋抗辽大计。”

    “阿骨打登高而呼:“辽贼欺我女真久矣!今日聚义于此,誓要讨还公道!愿诸君同仇敌忾,共谋大计!”

    言罢,女真将士齐声呐喊:“反抗辽朝!还我尊严!”

    “涞流河畔,群情激昂。”

    “女真将士同仇敌忾,誓要踏平辽境,一雪前耻。”

    简朴书房之内,罗隐娓娓而谈,其言如细水长流。

    “话说政和五年,此乃天地间一大变局。完颜阿骨打,女真豪杰,于万众瞩目中称帝,创立大金王朝,都于上京会宁府。”

    罗隐又云:“金国草创之初,确有浓重落后气息,然完颜阿骨打,实乃人中龙凤,智慧非凡,勇气可嘉。”

    “彼时,阿骨打不仅以雷霆之力夺下辽之黄龙府,更以文化兴国,仿汉字而创女真之文,广纳中原之文化精粹。”

    “此举极大地推动了金国之繁荣,使新兴之国迅速崛起。

    “同年之秋,阿骨打大帝亲征,一战而定黄龙府。”

    罗隐继续言语,“辽天祚帝闻之震怒,遂领七十万大军前来征讨。”

    “然其国内动荡不安,终致仓皇而退。”

    “遥想那护步达岗一战,金军将士在完颜阿骨打之带领下,奋勇杀敌,大败辽军。”

    “此役过后,辽朝气数已尽,而金国之名声大振。

    “辽朝自此一蹶不振,无力与金国抗衡。”

    罗隐继续道,“而金国则势如破竹,连下辽之东京、上京,自此东北部地区尽归金国之手。”

    罗隐端坐于案前,点燃一盏孤灯,继续道:

    “宋无力抗辽,而辽夹在宋金之间,这宋一定和金联合,共同攻辽。”

    听到这里,武百瞪大了眼睛,心中涌起一股说不出的惊异。

    作为穿越而来的现代人,他对这段历史并不陌生,但罗隐的洞察力仍让他感到震惊。

    武百道:“先生高见。”

    罗隐微微一笑,眼神中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淡然:“老夫虽不才,但观天象、察人事,所得结论应是不差。”

    武百心中翻江倒海,他知道宋金联盟是历史的必然,但罗隐竟然在1116年就预见到了1125年的事情,这份远见,实非寻常人所能及。

    “辽不敌金,宋不敌辽,且女真人刚刚开化,虽然学习中原文化,但是未曾领略仁义礼智信精髓。”

    “金灭辽后,定挥师南下,宋朝无力抵挡,只可退到长江以南,偏安一隅,无力再起。”

    罗隐的话像是预言,又像是叹息,每一个字都重重敲在武百的心上。

    武百沉默了许久,才深吸一口气,抱拳道:“先生高见,武百佩服之至!”

    罗隐摆了摆手,脸上露出深不可测的微笑:“世事如梦,人生如戏,老夫也只是个看戏的人罢了。”

    “先生,既是如此,我们该如何应对?”武百忍不住问道,他希望从罗隐这里得到一些启示。

    罗隐没有直接回答,而是站起身,走到窗前,仰望着繁星点点的夜空:“天道有常,不以尧存,不以桀亡。”

    “世事变迁,非人力所能改变。”

    “然人定胜天,你若有心,或许能在这乱世之中,寻得一线生机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