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2章 触怒

迟银河 / 著投票加入书签

笔下文学 www.bxwx.net,最快更新秦宫秘情最新章节!

    云音想,自己并不认识魏国君臣,赞赏归赞赏,没有必要惹恼嬴政。

    于是,她改口道:“我是说,魏国君臣几人看不清大势,做无用的抵抗。”

    确实,商鞅变法之后到了如今,秦国的综合国力和军力,已经远远超过其它各国。如果秦王一心要灭魏国,魏国恐怕不能抵挡,只是抵抗时间长短的问题。

    嬴政听了这话,脸上才好看一些。他恨恨地说:“魏王假这厮,仗着城防坚固,居然负隅顽抗,等到大梁城破,寡人饶不了他!”

    他放了几句狠话,才觉得气消了一点。

    池塘边风大,晚间还有些阴森,云音想离开这里。她现在倒不觉得还有什么鬼魂,嬴政这煞星一出现,什么妖魔鬼怪,恐怕都要自动避让了!

    嬴政见云音神情古怪,想着她可能还没有缓过神来,就挨近她,用手在她胸口轻揉两下,说道:“真吓到了?胆子怎么那么小?帮你顺顺气!”

    “我没事,”云音感到他的手,在自己身上肆意游走了一番,正要去拉开,他却停住了,叹了口气。战事不顺,他心情不佳。

    .

    回到寝殿,嬴政看了军报,更加心烦意乱。

    连日来,魏军抵抗住了秦军几轮猛烈的攻击。除了常规的往城下投巨石和滚木,魏军还发明出一些厉害的手段,比如抛下特制的麻绳,扯掉秦军攻城的云梯;晴天,魏军将城墙五米距离之内烧成一片火海;下雨时泼下剧毒的药水,药水进入人眼即瞎,进入鼻子则呼吸不畅,药水混着雨水,一同流入秦军的五官。

    这样,大梁城不但不能攻破,秦军反而死伤多人,统帅王贲上书请求秦王增兵。

    嬴政下午和重臣商量了半天,也没有什么好办法。尉僚虽然主意多,但他毕竟是人不是神,反间计,也不可能每次都奏效。硬攻大梁,确实很难!

    “大梁竟然如此难攻!”嬴政又皱起眉头。

    云音道:“原来以为围住大梁,使其变成孤城,就能取胜,谁知道魏国做了那么多的准备,城中居然有三年的存粮!”

    “我军绝不可能围城三年!我大秦近几年连年用兵,攻打韩赵燕三国,兵力和物力度消耗很大。几十万大军在外,粮草最多只够数月之用。还是要想些办法,”他陷入了苦思中。

    云音提醒他:“王贲将军请求增兵。大梁城里有将近十万魏兵,连上居民一共有几十万人,秦军要把城池团团围住,还要攻城,确实兵将多一些,才好调配。”

    嬴政沉吟一下,道:“我秦国虽然兵多将广,但是近几年占领了韩、赵、燕的大片领土,需要派兵驻守,一时很难抽调军队。而且,王氏父子……”

    他话说一半,云音倒是听明白了。秦国占领了三国,领土扩大了三倍,到处都需要派兵镇守。原来是赵国李牧带兵在边境抵抗匈奴,现在赵国灭了,也需要秦军去边境防守。不然,说不准匈奴什么时候会趁乱,入关来骚扰抢夺一番。

    王翦帮助秦王灭了赵国,扫平燕国,立下了不世的功勋。而现在,他的儿子王贲又率领秦军攻打魏国,这对父子功劳太大,威望很高,嬴政对他们起了防范之心,也不想给予太多兵力。

    嬴政思索一阵,他决定,既然已经用了王贲作为秦军主将,就应该先把疑心先放在一边,全力信任和支持王贲。

    于是,他让云音拟一道旨给王贲,说会尽快从各地再抽调一些兵力,去前线参与攻打大梁的战役。

    云音写好旨意,呈给他过目,他看了以后,盖上印玺,命人发了出去。随后,他又忙于抽调军队的事情。

    忙完之后,嬴政看着魏国的地图,陷入了沉思。

    夜已经深了,云音看他一副苦思的样子,似乎是不想出破城的方法来,就要熬通宵。他一连几日都是如此,晚膳也吃不下几口,愁眉苦脸的,觉也睡不好。

    他这是别扭脾气犯了,不想出办法来,就不打算歇息了?云音倒不觉得,他这样冥思苦想一夜,就能想出计策来。虽然他为人精明,但毕竟学的是帝王之术,不是军事将领,他对兵家策略,并不精通。

    这样熬夜,他自己熬坏了身体,宫人们也得陪着,一夜不能休息。

    云音柔声劝他道:“夜深了,先歇息吧。”

    “我不想歇息!”

    “魏国立国百年,大梁城坚固,自然没有那么容易攻破。国尉一向足智多谋,王贲将军也熟读兵书,他们一定能想出办法。你这么熬夜,如果旧疾复发,熬坏了身子,可怎么办?”

    “想不到破城的办法,我如何能睡得着?”

    “你躺在床榻之上,什么也不要想,很快就能入睡了。夜里好好歇息,明日才有精神处理国事。去睡吧,好吗?”

    云音半劝半哄的把他扶到了榻上,替他盖上被褥。他又说:“头有些疼,你帮我按两下吧。”

    “好。”

    云音安慰他一阵,他身心疲乏,总算进入了梦乡。云音松了一口气。有时候,她用安抚小孩子的办法来对待他,他还蛮受用的。

    .

    随后几日,秦军强攻大梁,皆是无效,每天都有伤亡。

    这天,嬴政在偏殿的演武厅,一边和尉僚商议军情,一边观看沙盘。云音和张公公捧着几份奏章跟在后面。

    尉僚正在指点大梁周边的环境给嬴政看。大梁不但城大,而且两面环水,一面是黄河,一面是汴河,这两条河距离大梁只有十几里地,大梁的护城河与黄河、汴河通过沟渠联系在一起。

    魏国人从大梁附近的黄河,开挖了一条几百里的运河,一直通到南边的淮河,名为鸿沟。也就是说,从大梁城的护城河出发,脚不离船,便可到达楚国的陈等城邑。

    云音看着沙盘上大梁的位置,觉得有点奇怪。大梁城的地势很低,而周围黄河、汴河的水位却很高。云音想,这样的地形,如果发洪水的时候,大梁城会不会有危险?她再仔细观察,精通水利的魏国人,在旁边挖了泄洪的河道。

    嬴政正和尉僚讨论战局,内侍送进来一份战报。

    嬴政看了战报以后,喜形于色,对尉僚说:“王贲奏报,他这几日勘察大梁周围的地形,正如先生刚才所说,两面环水,地势低。他认为可以引黄河、鸿沟之水灌城。先生认为此计如何?”

    云音听到这个计策,吃了一惊。大梁城中有很多百姓,如果水淹大梁,那情形,想想都很惨烈!

    尉僚迟疑片刻道:“此计虽然可行,但是水淹大梁,百姓伤亡太大。不如先派使臣,进城去与魏王谈判,如果能劝其投降,兵不血刃占领大梁,是最好的。”

    嬴政想到,尉僚是魏国人,可能不愿意用这种极端的手段,来攻打自己的故国。他虽然心里有些不快,但是尉僚为秦国立下了大功,他也一向尊重尉僚,几分面子,还是要给的。

    “既然先生如此说,就先派使臣去和魏王谈判。如果半个月之后,魏国还不肯投降,就行此水淹之策!”

    云音看尉僚的样子,确实很为难。尉僚精通兵法,而兵法讲究的就是因地制宜,根据地势和环境,采用不同的策略。他是魏国人,熟悉地形,攻击大梁能用水淹之法,他应该是早就能想到的;他答应辅佐秦王,就要效忠秦国,但他肯定不愿意自己的同胞遭受水淹之苦,心中一定很矛盾。

    现在只有先看看谈判的结果。王贲派出军中使臣,进入大梁城中谈判。令人震惊的事情发生了,秦国使臣被魏军在城楼上当众斩杀,人头撑在杆头上示众。

    两国相争不斩来使,特别是强势秦国的使臣,往来各诸侯国,待遇都非常高,魏国竟然敢斩秦国使臣!

    消息传回来,嬴政非常愤怒!他又想到因为攻打大梁,秦军已经折损了一万多人,而对方的伤亡不大,就更加生气。到了半个月之期,他就要下令水淹大梁!

    尉僚终是心中不忍,他说道:“不如再容臣思索几日,我想想是否有其它办法。”

    嬴政的耐性已经到了极点,他勉强控制住脾气道:“国尉应该知道,大梁难攻,我秦军已经死伤了上万人!而围城,因为粮草紧张,也坚持不了多长时间。不得已,只能用此水淹之策!”

    尉僚还要再劝。云音也觉得,水灌都城,生灵涂炭,实在太惨了!她忍不住说道:“大王,此计恐怕不可行。大梁城中有几十万百姓,黄河之水灌入,恐怕会淹死很多人!”

    “住口!”嬴政沉声道:“谁准许你插嘴?寡人已经决定,水淹大梁!”

    尉僚刚要说话,云音抢在了他的前面。“淹死无辜百姓,太残忍了!”

    云音的话一出口,嬴政暴怒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