芦予 / 著投票加入书签

笔下文学 www.bxwx.net,最快更新风云四十不惑最新章节!

    三

    农村生活是贫穷而单调的,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却十分富有。腊月里,年近了,孩子们会高高兴兴地踩着雪白的积雪来到池塘边,他们在塘坝上用风干的稻草垛生火,围在一起烤着火,一边等着大人们抓完池塘里的鱼。池塘内的鱼寄寓着年年有“余”的意思,村里人十分看重从年头到年尾的收成,鱼无论是饭桌上的美食,抑或是敬献祖宗的贡品,鱼是喜仔童年记忆的常客!集体的鱼是不能让小孩私自捕捞的,只有等大点的鱼被捕捞完,放水进池塘时,不知谁会在下面热心地低吼一声,

    “放野喽!”

    喜仔才拿起自家的鱼捞子和面盆,跟着其他的孩子们一窝蜂般,赶着蹦下岸边,在池塘中间低洼处捞大人们遗漏不要的小鱼。

    寒冷的冬季,光脚丫子的孩子从不怕冷。孩子们个个弯着腰,探下身,用双手缓缓地在浑浊的泥水中乱摸,水较深处,触碰到了有滑动的,就迅速上前跨一步,张开双手掌,准确地摁住,出水的鱼活蹦乱跳,甩动着尾巴,会溅了一脸的泥水。喜仔通常在浅水滩上摸那种很木讷的鱼,鱼在淤泥里被呛晕了,将网轻轻地罩着,多数有成人手指般大小!偶尔也有筷子长左右的鲢鱼被孩子们像捡到了宝一样,偷偷地放置在鱼网捞子的最低层,生怕被好事的大人看到后给上缴集体充公去。从泥塘里爬上岸时,每个人都有不错的收获,大家跺着泥泞的双脚,跑着各自散了。喜仔捕捞的小鱼会被奶奶冼净后,放在柴火灶的铁锅上烘干,大多数烘干后的鱼会端上全家人的餐桌,留下少部分作为猫的主食拌在稀饭里,从年尾一直吃到翌年的清明。

    池塘一年四季都有热点:春天,孩子们会去钓鲫鱼或草鱼,夏天会去游泳,秋天来了!满池塘的菱角是孩子们的最爱,或生吃,或煮熟都是不错的风味小吃。

    腊月的晚上,弯弯的月亮爬上了天边。喜仔一家人偎在火盆前,一边聊着关于杀年猪的事情,一边等着小舅从外婆家赶过来,因为每年的年猪都是小舅帮忙杀的。妈妈几次催促喜仔上床睡觉,他都舍不得站起身离开,怕错过了小舅提着外婆做好的米糕来家。小舅是个壮实的中年人,走起路来,呼呼带风,身上似乎有使不完的劲。小时的喜仔一直觉得关在院栏里的大肥猪只有小舅才能熟练地撂倒,他是喜仔心目中的大力士。从屋前屋后到处乱跑乱蹿的的是小妹,领着一群小孩,嘴里唱着祭祀童谣——“李半夜,王鸡啼(卯时),张断黑(傍晚)、吴中时,骆家崽哩过年无休止”她们盼望过年的心情格外好。月影正午。迷迷糊糊中,喜仔还是被妈妈哄上了床,依稀记得,妈妈说过,明天叫起来看杀猪。

    清晨,时断时续、刺耳的猪叫声,仿佛钻进了耳朵。窗外人声嘈杂,喜仔醒来,被杀猪的热闹吸引,顾不得冷,胡乱穿上衣服下楼。转过正屋,老远,血腥味、膻味、尿臊味,掺杂着热气腾腾的水蒸汽迎面扑来,一股温暖的气息霎时包围了喜仔。小院里早已挤满了人,看热闹的小孩躲在门后,挎篮子的妇女们围着一堆。小舅是今天场上的主角,帮忙的乡邻随着小舅进了猪圈,不一会儿,大家捉猪脚、提猪尾、拉绳子,一起呼拉拉地从猪圈内吆喝着出来,小舅指挥大家齐心协力将二百余斤的猪抬上门板,猪叫得更欢、更声嘶力竭.......

    妈妈是个忠厚淳朴善良的农村妇人,干家务活身手利索。她在厨房内劈柴烧水,昨晚一夜没睡,早早地将盆、桶、簸箕及柴火等准备好。她看重吉利祥瑞,态度虔诚,悄悄嘱咐喜仔和妹妹杀年猪时别胡乱发话。小舅的技术游刃有余,熟练地剃毛、刮洗、斧辟、刀剁、分肉、称重,从早晨要忙到上午,左邻右舍高兴地提着分好的肉陆续离开。近晌午,妈妈便张罗好了一桌丰盛的午餐,葱蒜炒肉的香味飘荡在整个围屋里。厅上,帮忙的乡亲们团团地围在一起,倒上自家酿的米酒,喜仔爸爸出门叫上几个熟悉的乡邻过来一起坐,通过吃杀猪饭表达感谢,贪吃的小孩则端着空碗蹲在桌子底下叫唤着要肉吃。厨房里,妈妈拿手的“猪杂心肺汤”已是热气腾腾地锅里翻滚,妈妈唤喜仔和妹妹过来,舀了三四碗,整齐摆放在灶台上,对他们嘱托道,“这是给王婶的、这是给李婆的,快送过去,小心,别摔了哦!”一锅热汤分得均匀妥当,最后两碗才是喜仔和妹妹年终最好的犒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