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0章 惊语

九有秋 / 著投票加入书签

笔下文学 www.bxwx.net,最快更新庶不嫁最新章节!

    许仁准备去锦城,为的不仅是筹办商会,还想着把九岭的东西有组织的往锦城销。米面自然是上等的,还有绢帛茶业,胭脂染料,这些东西从九岭出产的都是一等一的好,只往日没个筹划,各家各户自己一点点儿往外销或者等人来收,量又不大,价格自然贱了不少。

    与其别人来收,不若许家收,把整个九岭的东西都收做一起,运到锦城自家的铺子里去卖,不亏了农户,自个儿赚的也多。往农户家收东西只看谁给的价高,这等事自然不好让所有人都参加,许仁便让李石来做,收了就运往锦城许家铺子,货源有了保证,生意自然做得长久。

    宁姐儿一个初步的想法,许仁便能把它发挥到极致,他是想不到这些点子,可执行起来却是半点儿不含糊。

    芸娘要与许仁去锦城的消息一大早便公开了。许老爹没意见,觉得许仁去那边儿总得有人照顾着,可许奶奶却不高兴,说道:“到那边儿寻几个下人便是,家里的事儿也得有人操持才是。”

    芸娘低了头不好说话,丽娘往许仁脸上一瞧,笑道:“这事儿你不说,我也当安排的。既是要去那边长住,该当有人照顾才是。”说着又对许奶奶道:“娘,如今茹姐儿也大了,该学着管家了,前儿把一些琐事交给她,做得倒不错。如今也该让她学着看账本了。”

    许奶奶哼得一声,只道:“也没个领头的,且得再学学。”

    许老爹却道:“我看好。家里的租子农田,家用开消,一本本的账目确实不简单,让她早些学着也是该的。”许老爹在茹姐儿的事儿上从来少有拒绝的,又道:“石老太爷请的先生再有十来日估计也该到了,到时连着待人接物一并学着。”

    石老太爷一封信回去,哪有不紧着办的。石家大老爷赶紧着安排了人送上了船,正往这边送。许老爹早做了打算,二门处反正也腾出来了,就茹姐儿两个学着恐也枯燥,不若把黎家的姐儿和哥儿也叫来,再有澄哥儿如今也该进学了,在一块学习互相有个竞争,年纪都不算大,也不会有个闲言碎语。

    许奶奶知道无可反驳,便道:“且不管你们怎么闹腾,家里总不能乱了。”言下之意她是不会管的,好容易媳妇熬成婆,该当享受了。

    丽娘笑道:“仁哥去锦城是开创基业,没个人在身边侍候哪行。家里不是还有我在,虽然走不利索了,眼力却还在,这两个小的哪个敢偷懒,看我不责罚。”丽娘也有她的考虑,锦城那地方比九岭不知兴盛了多少,保不准许仁到了那边被人一怂恿,寻花问柳也许不会,可若真要有人瞧着他没丫头侍候送来一两个,难道还能拒绝不成?外头的哪有家里这个好掌控,到时送了避子药去,便是芸娘也不能生有二心。

    她如今已是这个样子,若再让芸娘生下个儿子,她在许家便半分颜面也没有了。不仅不能让芸娘再生,外头那些个更要看好。

    许仁感念丽娘,两人从来相敬如宾,从心里他确实偏心芸娘,因着世子一事,对宁姐儿也有不同,可大妇总归是大妇,该有的体面他半点不会亏她。看了许老爹也是赞成,便说道:“少说也得在那边置三个铺子,还不能归在一处,得避了风头。”

    许老爹点头称是:“再有十来日,世子怕是会派人来的,如今看来便是不好也不会比现在更差。我听石老太爷说来,宁儿写的那些倒还能入眼,若真如此,此番之后,怕是又会有变化。总要一副配得上的身家才是。”

    许仁点头笑道:“正是如此。钱财放着不能生利,不若拿出去。咱家在九岭如今也能呼之百应,现成的优势总得好好利用。”

    宁姐儿扒着碗里的饭,听着大人们说着话,心里却是打定了主意要把书读好。不止她要念好书,还得把澄哥儿几个带出来,利用也好,互助也罢,总不能像上辈子,赤手空拳还想打死老师傅。

    饭毕,许老爹和许仁都出了门,芸娘今日也不用去织坊,便拿了针线推了丽娘到院里大树下纳凉。许奶奶便也拿了竹条过来,一边编竹器一边与丽娘两个聊天。

    “芸娘,前儿我听说咱们家山下那户叶姓人家落了难,你可知此事?”许奶奶平日里与那些三姑六婆一起,什么消息听不来,如今问来不过是因着芸娘拿钱贴补了月娘。

    芸娘手上的活顿了顿,说道:“她家婆婆去了,本该亲自去的,只织坊那边走不开,便让丹娘送了奠仪过去。”芸娘送的是两份,一份儿是丽娘开了话以许家名义送的,另一份儿却是她自个儿私房里送的。她那一份只丹娘知情,许奶奶定是不知的。

    丽娘笑道:“倒是有这么一回事,听爹说原是想接济一回的,哪知那月娘倒是颇有些骨气,爹便让加厚了奠仪。”丽娘与那家没什么交际,不过许老爹吩咐了便让芸娘照做,她心知芸娘与月娘倒是相识的,但究竟也没想到芸娘会拿了私房单独给一份。

    芸娘心中忐忑,但见丽娘又如此一说,便知瞒得过去,说道:“她家如今也不大好。听说为着那些奠仪,八杆子远的亲戚都来沾上了,抬棺材的自然得酬谢,可那洗碗的人都十好几个了,也得一一给了。可不是来趁火打劫又是什么。”

    月娘哪想与这些穷亲戚多沾染,只想着赶紧把事儿办了,也好清静。门口用长长的竹杆树起祭奠幡,左邻右舍、亲戚朋友看到祭奠幡都会来悼念祭奠,门口晒台上搭起塑料大棚,一次可以开三张台吃饭。按规矩得请了唱戏的来唱罢三天三夜,来人凭心意奉上奠仪,回礼却是定了的,回礼有高有低,像叶家这样的收的礼不会高,回的礼自然也不会贵重。

    帮着做了事情的又不一样,不仅得管三天的饭食,除了回礼还得另加一份。好多说近不近说远不远的亲戚,说是帮忙,不过是洗了两个碗,又或者根本没做事儿,只到了饭点时一准儿出现。若不按规矩办,不给了回礼,传出去的话便难听得让人头也不敢抬。

    这些情况,芸娘自然想得到,便想借着给奠仪的时候多给些。原还想着让织坊的人去帮忙的,却没一个肯的,毕竟叶婆子不是喜丧,算是横祸,听来不吉祥,谁会愿意。

    芸娘知道月娘的为人,不敢给得多了,只怕那群虎狼之人随时来打劫,想着等事儿过了,再想其他办法帮衬着。

    许奶奶与那家却是半点儿没交际,听得芸娘丽娘如此说,便道:“你爹也是糊涂,穷门小户的哪就扶得起来。给得再多还不是流入了别人的口袋。下回若再有类似的,可得回了我知道,有钱也不能这样使。”

    丽娘和芸娘相视一眼,都点了头。茹姐儿在学堂的时候也听先生说过办丧办喜的事儿,虽说不曾亲手操办过,总也知道些俱细。哪家办事儿不得礼仪周全了,如此下来自然少不了那些打秋风的,豪门大户里更是少不了。这样的事儿,真要避免,谁又会没法子整治。可究竟觉得没必要,伤的都是生人的体面。许老爹毕竟为官一方,又是有人到衙里报了案的,遇上了自然得松手,否则定是许老爹的不是。

    可许奶奶说的话也不是她能反驳的,茹姐儿便对宁姐儿说道:“如言来信说是等几日要回来,到时咱们请她来家做客可好?”

    宁姐儿正一副心思放在治水案上,心里盘算着要不要再写个十几二十章出来,如今的正好成一册,再写的话估计得装成三册。茹姐儿见她不回答,轻轻推了推宁姐儿的肩:“宁儿,想什么呢?”

    宁姐儿回过神来,说道:“姐若想请她家来便来吧,只是再过几日先生来了,可就没现在这样好的时光了。”她早在心里给自己做了计划,晌午前晌午后甚至晚膳后都安排得满当当的,哪来的时间会客。

    茹姐儿故作正经道:“你还真当闭关修炼呢,此番如言回来,好歹将来也是个有品的夫人,你可不得学着交际着?”

    宁姐儿脑袋里一阵混乱,哪有心情想那交际的事儿,便敷衍道:“有姐在就行。”说着又发呆了。

    许奶奶编了两个竹篓,没了竹片,拍了拍衣裳,站起身来说道:“我出去会儿,中午让厨房做份红烧肉。”丽娘答了声好,便安静下来。许家若没这样的家底,哪容得许奶奶这样三天两头的吃肉。许奶奶年轻时便是编那竹编,卖得三五文,维持生技没问题,可要大鱼大肉就不可能了。

    许奶奶走了,芸娘便松了一口气。丽娘笑道:“改明儿你跟着去了锦城也这般样子可如何管教下人?”

    芸娘笑了声,没接这个话,却说:“大姐,织坊那边怎么办?”

    丽娘放下针线,叹了声道:“你来管着自然是最好,如今也只好交给丹娘了。只是......”只是丹娘是有家室的人,家中老小张着口等她喂食,就怕一时给了她太多的权便要欺上瞒下。

    芸娘也跟着叹气,却没办法。

    茹姐儿道:“女儿记得丹娘有个女儿,与宁儿年纪相差不大,家中爹娘又是年迈,这样两边住着她哪有不挂心的。咱们家好歹要请那么多人,如果那老两口还得用,何不接了来九岭。”

    丹娘的公婆年纪不过四十五六,也算不得老,在家也不是闲着,总还有几亩薄田,倒不是那好吃懒做的。

    丽娘早前就打过这主意,只那边老两口舍不得田地,这才没成。

    宁姐儿也不知从哪听起,接了茹姐儿的话道:“其实也容易,他家那几亩田地位置不错,却是因着繁重的租子每年才没多少收成,如果我们能收了他家的地,每年再给他们留些口粮,他们坐享其成,哪有不愿的。”

    宁姐儿早就打了丹娘的主意,自然把她家了解了透彻,便又道:“咱家要开学堂,她家孩子也不必学得太细,跟着我学识几个字却是可以的。想来丹娘再没有不愿意的。”

    如果以利不能诱之,便只能许之以其他的。她家是良农,不好轻易说买卖,但丹娘的女儿是整个家里在的宝贝,把这个宝贝的后路安排好了,便再没有拒绝的余地。

    丽娘一笑,说道:“咱们竟没个娃儿想得周到。”

    丽娘待宁姐儿越发的亲厚,等芸娘去了锦城,她会待宁姐儿更好。谁都瞧得出来宁姐儿如今在石老太爷心中的位置,更别说来牵扯上了世子,再是庶出那也只能认她做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