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章——护墓少年

醉听嚣尘 / 著投票加入书签

笔下文学 www.bxwx.net,最快更新傲世踏仙最新章节!

    大千山脉外围。

    轩族村落,仙坟。

    白天,这里属于古老的轩氏一族,而到了晚上,则又属于仙的领域。

    这些仙无一不是人杰,曾荣耀几世。人文初祖黄帝、太上老君,女娲、茅山大帝、.....诸如此类。虽生不同时,可他们却都葬在了这里。

    黑夜,风穿过残叶在悄悄地流淌着。散发着一股荒凉却又诡秘的气息。透着落寞,也透着一些不甘的意味。

    坟墓上的墓碑,看上去是如此的破烂,但上面的字,却又像刚刷上去一般,不时有粘稠的黑液从凹凸里滑落。

    神圣的气息也因此掘开坟墓,爬上周遭枯树,笼聚上空,诈似黑暗中一双双锋锐的瞳眸,盯着这片被群山环绕的地方。

    待到风起云涌时,坟墓上的砂石开始剧烈震动,一连串地青烟从坟头上冒出,结成人影模样,在四周飘荡。

    对此,轩楼早已见惯。只是安静地坐在属于年轻一代的位置,在入定状态下。一起喃喃着镇仙曲。

    曲调悠扬,仙魂听完戛然而止的曲子后随即消弭于繁星点点的夜空下,唯有黄帝坟头那座天地母器鼎还在矗立着。

    据轩族遗留下来的记载,这曾是黄帝用以证道之物,身死道消后,方从识海内显化。

    传闻,这座鼎镇在太古时镇压过无上可怕的存在。

    “族长,您说这个世上还有仙吗?”

    轩楼看着那张满是皱纹的脸,终是忍不住将深埋在自己心中的问题说了出来。

    他们轩氏一脉,可以说是最古老的帝族之一!

    因为世上第一位以肉身成就仙道的就是轩辕大帝,而轩族,也是伴随着这位太祖荣获帝族的称号!

    可自那场浩劫后,有很多仙在这场厄难中身死道消,且黄帝化道前的最后一道法旨就是命后世子孙隐没荣耀,不得再以轩辕氏作为族姓,这才改为轩氏。

    至于究竟为何,道理很浅显。乱纪后不过半月,就有诸多帝族子弟平白的在世人面前消失了!完全没有踪迹可循!

    幸亏那一世的轩氏族长下令,按照太祖的吩咐去做,才得以保全大半的轩族子弟。

    每当想起这些,轩楼心中总有些莫名的愁绪。想当年太祖孑然一人,单枪匹马,横扫诸强,傲立几世。最后证道,结成不朽。到头来,轩族连同太祖却落得这般田地。

    与太祖一起的,还有诸仙!

    如今,仙都葬在了这里,那这世上,还有仙存在吗?

    “我老了,究竟有没有仙,是否能成仙,得看.....你们...了!”

    族长抬头匆匆撇过黄帝墓碑一眼,目光中的那点晶莹泪光,仿若看遍了世事沧桑,颤抖着把话说完,就慢悠悠地走开了。

    “我明白了!”

    轩楼猛吸了口气,郑重道。

    “孩子,再有半年,就是我们轩氏一族的年轻大比,我希望能看到你精彩的表现。”

    望着那道远去的佝偻背影,这句话充满关怀,却如同骨刃般深扎在他心头。

    年轻大比,这是轩氏一族隐没荣耀后的所立下的规矩。也是为了尽量避免太多轩氏子弟走出大山,招来与当初诸多帝族一样的惨淡下场!

    每隔十五年举办一次,而每一次,只能有三个名额,踏出这大千山脉!

    超过二十五岁,则必须永远留在大山里。

    他已经十七了,可以说是整个轩氏一族中比较年轻的子弟。不幸的是,道行也是族中最弱的。

    可他的父母亲,在他刚断奶不久后,就已经联袂踏出大山,追求仙道去了。

    懂事后,一直以父母亲作为自己目标的他,眼看如果这次不能成,终生无望!

    都说虎父无犬子,这滋味,真是如蚀骨蚁钻心啊!

    年轻时代,有多少个十五年能够等待?又有多少个十五年可以挥霍?不热血!枉少年!

    “看样子,我得变得更加努力才行啊!”

    轩楼暗暗咬牙,他的实力不过筑桥二重天,凭他的资质,再过半年最高也才达到筑桥五重天。这等实力,别说大比前三,就是前十也未必进的了!

    大清早,他就从卧榻上爬了起来。既然打算要变得比之前还要努力,那就从镇仙曲开始吧!

    所谓镇仙曲,可以说是该族的镇族神通。具体奥秘,深不可测。就连当世族长也未能解开。

    传闻那场浩劫后,诸仙陪同太祖化道,葬在这大千山脉深处时,天生异变!

    方圆数十里内,诸多生灵如同行尸走肉,在仙坟前纷纷自爆,化作血雾弥漫十天而不散!

    最终惊动天地母器鼎,为止亡仙亡灵不再作祟,以崩裂一角为代价,残破铜片直冲霄汉,降下祥云与镇仙曲,借此超度众生。

    至今,这座大鼎边缘,都还缺了一块,下落不明。任出山弟子踏遍万水,也寻不到丝毫足迹。

    而镇仙曲,早已被那一世的族长铭刻于仙坟旁的崖壁上。

    该曲既有震慑亡灵之用,亦有提升实力的作用。祖宗弟子若能从中窥得一二,修筑桥之境就异常轻松。

    可不知为何,年轻一代中,大半弟子均是未能参透其中奥秘,只凭着刻苦修炼才勉强步入筑桥五重镜。

    一曲送君安天路,二曲送君破天囚......

    轩楼端坐在玄潭瀑布下的悟道场内,嘴中开始喃喃着这前两句话。这首镇仙曲,自他运用起,就一直熟记于心。

    虽然不清楚这些话究竟是什么意思,但是能够帮助他进入一种特殊的状态。

    这是镇仙曲最神秘的地方,寻常修仙之辈,若非资质惊人,筑桥之境是根本无法借静坐来提升自己,更不提神游!

    在镇仙曲的庇佑下,轩楼的意识早就与这大千山脉融为一体,化在这片天地当中。十几个脚步间,便穿梭了崇山峻岭,来到大千山脉外围。

    要再往前,镇仙曲便会将他意识强行打回体内!

    小桥流水,破茧成蝶....

    一切尽收于眼底。

    他的意识在山中自由地穿梭着,待到东方泛起一点鱼肚白,轩楼坐在山顶,静看太阳东升。

    霞光万道,轩楼亦放松地向更高的天空飘去,眼看即将到达镇仙曲所能庇佑的极限,这才停了下来。

    沐浴在这种霞光里,他感觉自己的实力正慢慢地提升着。

    当然,也不光是他,也有不少的族中弟子意识存在着。

    借天地之灵气,滋养己身!

    “差不多了。”

    轩楼喃喃,霞光虽多,但笼罩在这一片的却是极少,更何况他道行本就不高,身体难以容纳进更多的灵气。

    说到底,还是自身问题!

    他收回了自己的意识,往瀑布玄潭走去。

    这里,同样是族中弟子修道之处。瀑布玄潭,是经三世族长穷尽毕生心血改造而成。

    瀑布所流,并非是水,而是来自貔貅的血!

    太古纪十大凶兽之一,是足以媲美仙的存在。可不知为何,与诸仙一同葬在了这里。

    又与诸仙不同,诸仙化道,所留不过一身臭皮囊,仙气全无。就连他们正道之物,除了天地母器鼎外,也早已不见。

    而这头凶兽,皮囊却是几近完整的被保留了下来。随岁月侵蚀,化为一座形似貔貅的山崖,不过在破碎的头颅上,有着一个深不可底的黑洞!

    曾有族长怀疑,貔貅极有可能是被一位仙道高手用一根手指生生将魂魄捏爆而亡!

    太古十大凶兽的活血,哪怕是一滴,都可轻易洞穿星辰,哪怕是仙,若非有通天手段庇护,沾上一滴也绝不好受,更遑论普通的修道之人了。

    好在有轩族传下的古老秘法加持,将兽血稀释。加上貔貅已死,经历岁月。威力自不可同日而语。

    尽管如此,却仍旧不是轩楼能够长时间承受的,如若不然,轻者因兽血内蕴含的狂暴招致伤残,重者会落下道伤,甚至会化成一团血雾,葬在这里!

    他沿着石阶,往靠近血流的中央坐台走去,这里,承受的苦难较轻,是这一世族长专替他炼制的。

    也因此,他可以在淬炼中,多呆上一会。

    嘶!

    血刚一沾身,轩楼当即忍不住长吸一口冷气。被兽血中的狂暴所折腾,这种感觉,无论经历多少次,都会存在。

    粘稠的血液,仿若一把巨大的锤子,在他骨头上不停地敲打着。

    气血逐渐在身体内翻腾,那张稚嫩的脸已是变得通红。

    当全身被兽血淋湿,意识正逐渐变得模糊起来。痛苦的滋味,在雪白的牙齿间徘徊。

    不过,识海内,那座黑暗中的几块砖却似乎有延伸的迹象。桥墩也变得稳固了几分。

    所谓筑桥,筑的是一座连接着蛮海的大桥,筑桥镜,是凡人与修士的根本区别,共分有九重天。每提升一重境界,都有不同数量的桥砖出现。这些桥砖代表着自身道行。

    而筑好一座桥,则更是决定未来道行成就的高低。

    族内,关于桥基不稳的例子屡见不鲜,上个月,他的兄弟二胖就因为在将道行修炼值筑桥五重天时出现意外,实力径直下落到筑桥二重天,若无意外收获,再要使道行精进就更难了!

    说到底还得看桥怎么筑!

    想到这,轩楼忽然有个大胆的尝试。

    他压缩自己正在上涨的道行,通过意念将凝练出来的砖移向最末端桥段的位置。

    从两头往中间筑起!

    噗!

    桥砖移动间,微弱的道行哪里经得住这般折腾?他当即喷出一口血箭!

    在兽血不断淬炼的压力下,还得强行压制自己的道行,又要小心防止桥转崩裂,坏了这一月来的道果。

    其艰难,可想而知!

    当一块块桥转都被移至两段后,桥墩的虚影自然也就凝实了几分,可此时的他已经口鼻溢血,脸是如此的苍白!

    不过,想法却被得到证实,这么做是可行的!

    接下来,只要借助镇仙曲入定调养片刻就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