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29章 非常成功的商业案例

轩中听雨 / 著投票加入书签

笔下文学 www.bxwx.net,最快更新星冠篮球场最新章节!

    按照赛制,费城76人队和克利夫兰骑士队的第五战将在克利夫兰的速贷中心球馆进行,但是费城76人队并没有象以往那样早早就动身,而是赶到比赛前一天的下午,在进行过常规赛后才动身飞往了克利夫兰。

    并不是他们已经对比赛失去了信心和希望,也不是《费城勇敢者报》对莫里斯奇克斯的攻击影响到了球队,而是考虑到球队在克利夫兰的训练并不方便,而且针对这场比赛莫里斯奇克斯又做了新的安排和调速,而如果放在克利夫兰进行训练的话,很有可能泄密,所以球队在费城完成了训练才开始动身。

    莫里斯奇克斯虽然当场看到那报道的时候大发雷霆,但是回头火气下来之后,他又仔细看了看那篇报道,觉得对方说的还是很有道理的,虽然有些说法跟其它的媒体并没有什么区别,但是却胜在全面,对于莫里斯奇克斯来说,虽然不能说犹如醍醐灌顶一般,但也让他大有收获。

    总的来说,莫里期奇克斯并不是一个固执的人,他对防守的执着来源于约翰卢卡斯和拉里布朗的教导,而那种防守至上的篮球哲学同时也是深深的植于他心,他牢固地认为这种篮球理念是正确的。

    但是他这并不意味着他就象拉里布朗一样固执,死板不知道改变,他还是知道与时俱进的,只不过有的时候变化太快,他反应不过来而已。

    就象他明明知道球队的长处在于进攻,但是却总是想要加强防守一样,并不是错误,但是球队确实不能在加强防守的时还能打出超强的进攻,这是不可能的。

    同时,从进攻转向防守,也容易让球员产生困惑,这也是费城76人队总是到了下半场表现就有些落差的原因,因为球员要适应从进攻到防守的转变,好不容易适应了,球队也落后了或比分也被人家追上了,时间也快没有了。

    如果球队坚持防守,或许不是这个结果,如果球队坚持进攻,或许也同样是另一个结果,但是就在这种进攻和防守的转换中,球队耗费了太多的时间,也消耗了太多的力量。

    莫里斯奇克斯看了这篇文章后,觉得在这一点上,这篇文章说的还是有道理的,如果球队从头到尾一直坚持进攻,用一种宁死也要进攻的惨烈勇气去进攻,至少第四场比赛不会输掉。

    所以看了之后,莫里斯奇克斯就开始训练球队的进攻,防守肯定是不会差到象菲尼克斯太阳队或金州勇士队那样的,但是莫里斯奇克斯只要不不停地强调防守,球队就会一直按照进攻的节奏进行下去的。

    所以训练并不是增加了什么新战术,而是训练球队的持续进攻能力,无论遇到什么样的防守,无论处于什么样的地步,都要不停地进攻进攻再进攻,用进攻来解决问题,来结束比赛。伴随着巨大的发动机轰鸣声,蓝灰色涂装的麦道90冲天而起,向着西方的克利夫兰飞去,这架飞机制造于一九九六年,距今已经十一年了,对于一架飞机来说,现在还正是它的黄金年龄,但是由于当时的制造理念,再加上这种飞机本身就是一种经济型客机,所以它的舒服度和稳定性在现在看来已经很是落后了,至少这种噪音水平就让人难以接受。麦道公司全名为麦克唐纳道格拉斯公司,最初的时候仅仅制造轰炸机,后期将业务发展到战斗机领域,大名鼎鼎的f-4“”就是麦道公司设计生产的,其中英国、以色列、日本、德国、韩国都采购了这种飞机。

    到了六十年代,麦道公司除了参加外层太空计划之外,还把业务延伸到了民用客机制造上,在美苏争霸时霸,麦道公司获得了极大的发展,除了生产军用和民用飞机、火箭、导弹外,还从事宇宙飞船电子系统设备、计算机、数据处理设备、微波真空设备、太阳能、风力发电设备等多种经营。

    然而到了后期,公司根基不稳的弱点开始出现,比起其它波音公司、洛克希德马丁公司,麦道公司缺乏大财团支持,在苏联解体之后,美国开始战略扩张,但军事收缩,这个时候很多主打军用装备制造的公司都遇到了困境,而缺乏资本支持的麦道公司过的尤为困难,最终在二十世纪末,麦道公司被波音公司一举收购,波音公司也成为了世界最大的飞行设备制造商。

    或许对于美国人或其它国家的人来说,麦道公司被波音公司收购没有什么影响,就算是麦道飞机停产了,可以去购买波音公司的同类型飞机,但是这个收购案却极大的坑了中国一把。

    早在七十年代初,中国就试图发展自已的大飞机,为此倾全国之力,调集精兵强将,齐聚沪市,进行大飞机的研制设计和生产。

    在当时仅仅只有美国、苏联两个国家能够生产远航大飞机,倾全国之力的中国很快就在研制中得出了成果,拿出了可以充当客机、货机、客货混装以及用于运输的“运十”飞机。

    当时的“运十”载重一百零二吨,最多可以容纳一百七十八个座位,各项指标均接近国际一流水平,跟当时的波音、麦道的同类产品并没有明显的差距。

    运十研制出来后,在中国各大机场进行了试飞起降,以适应不同的空中环境,同时在还没有完全成功的情况下,中国各个部门都开始着力宣传,这很快就引起了美国的注意。

    于是借着中国的改革开放,借着封闭的中国对这个世界的不了解,美国人开始出手了,利用各地混乱的招商引资,美国人开始雇佣一部分专家鼓吹“造飞机不如买飞机,买飞机不如租飞机”的理论。同时,也借着国家对先进技术的渴求,主动寻求同中国进行民航飞机的合同,而他们的首要的选择就是沪市。于是在国家的牵线搭桥下,双方达成了合作,麦道公司以dc82为标准,成立合资公司向中国转让生产技术,先从购买零配件进行组装为主,然后逐步过度到自主生产。

    由于麦道公司的合资项目需要用到“运十”项目的人员、设备和厂房,所以沪市开始毫不客气地从“运十”项目上抽血,同时再加上各色专家的鼓吹,认为有了合资项目,就不再需要自主的“运十”项目,所以“运十”项目被迫停了下来,而原本已经生产出来的原型机也被拆除。

    当时的“运十”项目仅仅因为三百万元人民币的缺口就被迫停了很久,但是合资的麦道飞机,由于签订合同时吃的暗亏,造成了生产出来的飞机比进口的还要贵,为了让民航公司购买,每架飞机还要补贴八百万美元,在中国极度缺少外汇的情况下,麦道公司一次性就送过来二十架飞机的原材料,仅此一项就用了近十亿美元的外汇,然后无奈只好暂时停止制造。

    如此仅此下去还不算什么,最多中国的天空中飞的都是合资公司制造出来的飞机,就象汽车工业一样,但是美国人连这个都不甘心,认为合资公司终究不太妥当,而且就算是继续生产下去,利润也要被中方分走一部分,于是波音公司很干脆地收购了麦道公司。

    同时波音公司还要求中方必须恢复麦道飞机的生产,不然的话就要以违约的名义追究中方的责任,当时由于麦道公司被收购,麦道飞机谁还敢来购买,飞机不是买了就能用的,需要很长时间的后期维护,波音能不能一视同仁地对待麦道飞机,全球都在怀疑,谁会购买麦道飞机,面对这种明显赔本的买卖,中方断然选择了拒绝,于是双方的合作就此结束。

    这个时候中国方面才觉得是上了当,可是再找那几个专家,才发现他们一个个移民的移民,供职于波音公司的也有,有的甚至就连他们的子女都安排到了波音公司。

    但是知道上了当也已经晚了,“运十”项目已经夭折于摇篮之中,不仅现在已经全面落后于世界水平,更主要的是,原本的设计人员过世的过世,流动的流动,被外资收编的也有,再想找到这么一个团队已经不可能了。查尔斯李看到这架飞机,就想到了这个商业案例,做为一个非常成功的商业案例,虽然在公开授课中,没有出现过,但是在一些比较专业的书籍中,却经常被人拿出来举例子,消灭一个国家的产业,而且还是一个巨型国家,无论如何都算得上非常成功,怎么不叫人家沾沾自喜呢。据说中国的领导人每次来美访问,都要购买几十架的波音飞机,每次签订的合同金额都在几十亿美元以上,而每到这个时候,就会有人拿出这个案例来进行分析,因为这代表着成功,不然的话如何任由对方发展下去,怎么会有这么多的飞机能卖出去呢,要知道一架飞机可不仅仅代表着金钱,更代表着就业机会,代表着相关产业上的几万名工人养活了家里的老老小小。